本期导读 用镜头记载大事小情,用声音传达所悟所思。百变的是音画,不变的是我们记录青春的初心。《志青春》栏目以朗读、视频的形式,讲述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的志愿故事。志青春,愿常在。
作者:王品皓,浙江工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曾服务于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黑宝山镇小学。
亲爱的王老师:
您好!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了,转眼间您已经带着我们走完了四年级。今天是一个愉快的日子,我轻快地写下了这篇离别信,祝您身体健康,早日完成学业。每次您为我们批改作业总是到八九点,您早已不像刚到时那样健壮,早已变瘦,老师您辛苦了。您如今要走了,我非常孤独,正如我们学的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诗句和我此时的心情一样。
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天顺其然,地顺其性,卜顺其变,一切都是刚刚好。感谢您和其他几位老师的付出,以及那么多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帮助,希望早日再见!
您的学生 郭绪洋
这是我在离别之际收到的众多信件之一。我们每一位研支团志愿者在离别时都收到了许许多多来自不同孩子的真心表达。而这一刻,让我们更加确定这一年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万源的黑宝山神秘而庄严,青松翠柏,参天而立,昭示着岁月的悠长和沧桑。这里山峦如黛,层叠起伏,仿佛大地的屏障护佑,昭示着自然的雄浑和壮美。我的支教地——黑宝山镇小学就坐落于此,在这里,我留下了永不漫灭的回忆。
在读完孩子们写的信后,我感到不可思议,自己何德何能受到他们如此爱戴与喜欢,即便志愿服务是不追求回报的,而我依然收获了这么多。最后一段时间里我给班上每位孩子都写了一封信。考完最后一场试后,我逐一念给他们听,大家潸然泪下,而我也早在前几天就感觉到无尽的不舍。那天,当我送他们一一走出校门后,这种感觉来得更加强烈。正吃晚饭的时候,学生家长发来视频,班上一个调皮的男孩正蜷缩在床上哭泣。我再也吃不下去,也不知如何回复,对着坨掉的面条发着呆,脑海里全是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到教学楼,看着空空如也的教室,安静的和往常放学也并无区别,但我知道,往日情景今后可能只能在脑海中浮现了。当地的老师们总说,万源是个小地方,但在这个“小地方”我却找到了家的感觉。这个家有悉心帮助我们成长的长辈,也有一同玩耍打趣的哥哥姐姐。这里有长期坚守一线的老师,也有与我年龄相仿的年轻教师。每个人在教学上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相同的是都想让一批批孩子茁壮成长,走出大山。我敬佩他们在乡村一线的长期坚守,也感谢这么多年来对于研支团工作的支持帮助。研支团与万源的情谊已有十一年之久,早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这里的老师、学生,还是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
我的研支团队友们,谢谢你们!你们是要比我优秀许多的。我们来自不同学院的七个人,因为“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共同选择,因为要一起“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因为“研究生支教团”相聚在一起。从光荣入选研支团,到各类岗前培训,从学生转变为支教老师,从夯实理论学习到上岗实践应用,我们学到了太多太多,也收获了太多太多。我们一起熬过许多大夜,抓住每一次下山团聚的机会畅聊各自故事,又或是一次次敞开心扉,更加深入了解彼此。大家其实都很慢热,但这一年的感情注定炽热无比。支教的这一年如梦如幻,转瞬即逝。时间像是一阵微风,轻轻掠过指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记忆和感动。离别之际的我们明白了,作为研支团志愿者来到这里,“陪伴”是孩子们心目中对我们最大的期待。上课是陪伴,指导各种文体活动是陪伴,课余时间一起玩耍也是陪伴,而他们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陪伴,要让他们感受到有人牵挂着他们、爱着他们,这也是我们的使命之一。即便一年期满,但这一份情谊永远不会消失。希望,能常常梦到这一年熟悉的日日夜夜:我们班有感情的读书声,每位老师在班上饱含激情的教书声,课间跑操时整齐的脚步声,孩子们与我肆无忌惮的欢笑声......
“老师,你寄这么多东西干嘛?”“你今天就要回去了吗?”……理了一袋又一袋行李拿去邮寄,孩子们纷纷来帮忙,嘴里不停地问道。班上两个调皮的男生在门口打趣,一个向我告状说:“老师!他说你走的时候他才不会哭,他要笑着再见!”哈哈,如果告别的时候都是欢笑,这也挺好。我爱的孩子们,我爱的万源,我爱的研支团,那就笑着告别吧~
本栏目长期向青年志愿者朋友们征集稿件,关于青春、关于志愿、关于爱情、关于理想……你的喜乐和悲伤我们都愿意听。诗歌、散文、故事均可,字数1500字左右。稿件、音视频作品及作者简介、照片发送到邮箱zgqnzyz2020@126.com,期待参与!
出品:志青春工作室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王品皓投稿
编辑:王品皓(浙江工业大学)
海报:王雪娇(山西大同大学)
插图:千库网
责编:孙渤皓
校审:盖奕洁